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是全国成立最早的五大区域地理研究所之一,先后隶属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华北分院、河北省科委。1990年10月,实行河北省科学院和河北省计划委员会双重领导体制,更名为河北省科学院河北省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2002年全省科技体制改革,更名为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2009年重新命名为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
现有在编人员7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1人,管理人员12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正高12人,副高20人,中级25人,其他4人,博士3人,硕士20人。另外,聘用技术人员35人。
建所50多年来,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为华北地区和河北省的地理科学与资源环境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目前,重点开展以下三个领域的研究,一是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围绕河北省生态环境建设,针对河北省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生态环境演变机理,开展不同功能区的生态评价,加强典型生态区域的生态恢复和修复技术研究,探索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二是区域发展与资源可持续利用,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区域统筹发展、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现代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强化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现代旅游业发展研究,拓宽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三是“3S”技术与现代地理学应用,注重“3S”技术二次开发,开展地理信息数据挖掘、多源遥感数据自动识别技术、虚拟地理环境、国土空间动态评估与监测、灾害预测预警方面的研究,开展现代地理学、应用地貌学、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生态安全与生态响应等方面的基础研究。
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几代人的拼搏、努力和坚守,目前形成了多支在全省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科研与技术服务团队,分别是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团队、区域经济和海洋资源研究团队、土地资源研究团队、旅游研究与开发团队、“3S”技术应用研究团队。
在从事基础研究的同时,注重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先后取得旅游规划国家甲级资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甲级纸质、工程咨询国家乙级资质、环境影响评价国家乙级资质和测绘国家乙级资质,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建设和地理科学发展做出了贡献。